百科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知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24-09-13 来源:互联网转载

来自古诗《别董大二首》

高适(700-765),渤海蓨(今河北衡水市景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作品内容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别董大二首

高适【朝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TAG: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上一篇:少帅伴读文郁历史是谁
下一篇:一树梨花压海棠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