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问答

问答

二十不惑三十而立四十

2024-12-27 来源:互联网转载

二十不惑30而立40是什么?

不是这就是个借用意象。

二十是加冠,三十是而立,四十才是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

这是从《论语》里出现的。

电视剧就是形象化了,不是对的。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是什么意思?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立指的什么,不惑又指的什么?

立,是指结婚,完婚,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庭这个意思。

就是对男女感情归宿,有了结局,再不是心念乱飞,执迷不悟,那种愚痴心,得到缓解。

不惑,意思是对夫男女之事,对妻情感和性欲方面形成了然于胸、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的理感受这个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两句连接起来说,文字用意相当明白,古人就是说这个男女问题、家庭本质、情感性欲的本质。

就是说这件事情的。

现在的学者们,都完全解释错误了。

现在人们理解力很肤浅,很古怪,无法做到像古人一样的简捷明了,一个个都很啰嗦,喋喋不休,也表达不清楚一个观点,说不明白一个问题。

这就现代人的愚痴无知的表现。

现在人说事情,总啰嗦、含糊不清。

闪烁其词,语意不详,很让人厌烦。

古人没有这般磨叽,说话一清二楚的。

这两句连在一起说,就是表达这个这个男女情感本质的。

现在都解释错误了。

这就是对男女情感这件事情的本质看法,说深刻的体会和看法,就这个意思。

孔夫子就说过,食色者性也。

意思也是很明白的。

就是说,男女双方这个性欲,就是人的本性、本质、本来,就这个意思。

可现在的人,白话文流行起来后,汉语水平好多人就不行,理解力变得越来越差。

连这么一句话的意思都理解不清楚。

还专家学者,各自解释一大堆,做学问考究古人的用意。

哎,真是人类的理解力越来越差了。

古人哪里有那么啰嗦。

这两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也是同样明摆着的很浅显易懂话,现在的人,也很多人是没有理解,歪曲古人本义,胡乱解析。

真是服了。

三十岁左右的男女,古人生活物资、营养比较差,可能也有结婚比较迟的,所以就说三十岁现象,四十岁左右的男女,为什么不惑,对男女性欲这件事情,为什么不再迷惑,不再执迷不悟了呢?不是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大多的性欲了。

而是说,不管男女,人到了四十岁左右的人生阶段,精气神达到了顶峰,是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了,古人很懂得中医学原理。

十分清楚人体医学,讲究精气神的运转,要按照自然规律,服从自然规律生活作息。

这样,才不会七劳八损,精气神容易得到后天的补济,让我们身心健康,生活快乐幸福。

中国古人很早就研究家庭,研究男女情感这些事儿,研究怎么做,男女双方才能不会过度劳损身体健康。

他们很重视这件事情。

所以就有老庄哲学、道家哲学、《黄帝内经》、《素女真经》一直到儒释道三家文化各种古代典籍,都研究人体生命科学中的很多重要问题。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就是说这个男女情感的根本和本质问题。

往彻底明白地说呢,透彻不过地说,就是这个人体的精气神,到了中年时候,四十岁左右,就开始衰微、无法像三十岁左右那样精气旺盛的样子了。

四十岁左右的男女,情感问题,应该早就开始注意养生之道了。

就这个意思。

尤其是该懂得男女情感养生问题。

对待情感,不适宜再像过去那样痴迷不悟的状态。

这样,才能让家庭双方感情和好如初,夫妻感情长远发展。

现在人们的理解,其实是这两句话的引申意思。

是说看透了现实中自己生活好多的忧悲苦恼、喜怒哀乐、幸福快乐、悲哀不幸等等这些事情,看得相当深刻了。

是一个人为了生存,建立起了自己生存、谋生的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做。

人有了立,才能不惑。

对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成败得失,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深刻的理解。

这都是后来的引申之义。

4岁启蒙,18岁立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行,六十而知天命,七十行不逾矩,八十而守寿。

这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功能效应呢,或者是人生规律上的个各阶段,在年龄上的体现。

三岁看老,六岁看大。

三岁的人,看他的行为举止,就知道他老了,会怎么样了。

因为三岁的时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本性建立期。

6岁的人,看他的行为举止,就知道他长大成人以后的习性习惯了。

因为6岁的时候是人的行为举止习惯建立的时期。

以后长期使用这种习惯就成了习气。

所以在中国古时候就把启蒙教育设在4岁。

4岁以前的小孩不听调教的,因为他还不能完全懂得大人所说的话呢。

怎样判断一个小孩能调教不能调教,就看小孩会辩论,不会辩论,或者是会抬杠,不会抬杠。

当就一件事情可以同大人拌嘴的时候,这个人就进入了可以调教的阶段了。

实际上4岁以后的小孩就开始贪玩了,并且越玩越野,圈子人际关系越来越多,到了12岁就可以拉帮结伙了。

所以12岁是小孩子的危险期,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12岁小孩仍然是贪玩的,以玩为主。

即便是闯祸惹祸,也是因为婉儿造成的,并没有什么目的目标的。

所以成为懵懂期。

也就是什么事稍微明白一点也不完全明白的状态。

12岁以后到16岁就可以谋划一些事情了。

也就是会使心眼儿的。

但是玩性还是没有改掉的。

所以一个人今后应该干什么怎么干,都是在18岁左右建立的。

这就叫做立志。

古代的时候,12岁的小孩子已经不再吃白饭了。

也就是12岁的小孩可以自己帮助大人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了。

可以因为帮助大人工作而挣到自己的饭钱了。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8岁左右就知道把自己所获的东西带回家,与家人共同享受了。

而不是与几个伙伴在野外就给吃掉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古代16岁的孩子基本上都参加工作了。

从16岁开始参加工作到30岁的时候就通晓他所干的事业的门道了,也就是完全进入所干事项的内行了。

因此30岁的人就要往自己家里交钱了。

交钱不仅要交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还要交给父母和岳父母的。

这就是自立门户。

单独的生存生活。

只不过一般的说法是成家立业了。

实际上就是30岁以前自己的父母不会管自己要钱的,30岁以后必须管你要钱了。

自立门户,除了向父母交钱以外,再到父母家拿东西,就是借了,有借必须有还的。

因为这时候自己有自己的家庭了,与父母的家庭是两个家庭的。

所以严格的家庭就是借点面粉甚至是针线,也要还的。

而不是30岁以前,拿给父母的东西不用还,就是自己的了。

40而不惑,是因为自己在自己所干的事项上,已经是经验丰富,技能是老道的了。

从而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不会听别人咋说自己咋做了,而是有自己的主见主意的以及做法和办法的。

这就叫做不惑。

现实中人到了30岁就是社会的主力了,也就是不论做什么前沿工作都是30岁人在做的。

20岁的时候是学徒,40岁的时候成了师付了,可以指导徒弟们做什么怎么做了。

因此具体的工作大都是30多岁的人做的。

而40岁的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承前启后的人群。

或者说把前辈的经验传给后一辈人的中转者。

50岁的人阅历已经相当丰厚了,并且肢体已经衰老,力量力不从心了。

所以要进入管理层,让更多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了。

这就是50而行。

孔子当年50岁就周游列国,想当官去了。

六十而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能不能当上官,能当多大的官。

或者说能带领多少人,带成带不成了。

通常情况下,老百姓就是当师傅已经当到师爷的份上了。

而能拢住这些徒子徒孙与否,就是带领多少人的。

所以有的师爷所带的徒子徒孙比亲儿子还要亲,有的师爷一个徒子徒孙都不在跟前,而烦他远离他了。

行不逾距就是自己的行动,都按照以前的老规矩老习惯办了,不会出格的。

也就是每一个举止行动都已经格式化程式化了,从而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套老办法老模式在进行了。

有的人能达到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都是重复前一天的样子,不会错一点的。

人到80岁以后就不要管闲事了,守住自己的性命,过好每一天就行了。

不论什么事情,让儿子们去做,自己不管不问,只管好自己的身体就行了。

这就是为儿孙们省心,不让他们给自己身体操心,就是支持儿孙们了。

所以80的人守寿。

实际上就是彻彻底底的退出社会活动了,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顾好自己身体就行了。

这就是18岁开始进入社会,到80岁退出社会的过程。

而鼎盛时期就是30岁到40岁以及50岁。

不过一般人50岁还是40岁和30岁的状态,超不过去的。

明白这些以后人生就可以规划了。

悟空问答看后再在上面留上点啥。

TAG:二十不惑三十而立四十

上一篇:民宿管理软件哪个比较好
下一篇:秋天的第一包华子(秋天的第一包华子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