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
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出自《三字经》,原文节选如下: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全文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语出《三字经》中的名言。
意思是:一块再好的玉料,不经过精心地精雕细琢,成不了精美的玉器。
人不通过努力学习,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礼义。
玉不琢,不成器。
一块光亮的天然玉石,再好也只是一块毛坯,并无精美的造型,也没有令人欣赏的价值。
一块上等的可造之玉料,没有打造成艺术精品,实在可惜。
为了发挥出这块玉料的内在价值,这就需要人的细心精雕细琢。
要想把一块好的玉石,打造成艺术珍品,并非易事。
首先要根据玉石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精心地设计,规划好所要塑造出来的模形。
大概的轮廓确定之后,这就要进行一丝不苟地雕琢,把整个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其中。
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一直到形成完美的玉器为止,令他人称赞不已,十分欣赏。
人不学,不知义。
大多数人的天性都是资质聪明,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但这只是一个人的基础,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着深入地学习,勤奋用功,掌握过硬的真才识学,才能有所创造,成就事业。
读书学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地认真努力。
提高自己的眼界,扩大自己的见识。
从而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通情达理,明白是非,知晓礼义。
这句成语主要是劝诫人的勤勉努力,认真学习。
在学习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践当中进一步地加强学习。
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
当今时代是文化知识的快餐消费,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文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人的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快车道,否测将落后于时代。
字面的意思,即字典的意思不作赘述,因为那是一种“死知识”;我们更该体会的是“她”所透出的生活哲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体力行!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翼未驰,与驽马相杂——切心感受,知行合一!
TAG: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